飞蛾扑火歇后语下一句(飞蛾扑火的下一句是什么)

一、飞蛾扑火歇后语谐音

飞蛾扑火——自取杀身之祸.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飞蛾扑火——追求光明,勇于献身.

飞蛾扑火——自寻死路.

发音fēiépūhuǒ

释义飞蛾扑到火上,比喻自取灭亡.

出处《梁书·到溉传》:“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

示例他今日自来投到,岂不是~,自讨死吃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二折

歇后语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用法作谓语、状语、定语;指自取灭亡.

故事南朝梁时才子到荩是朝廷金紫光禄大夫到溉的孙子,深受皇帝萧衍的喜爱,经常在一块作诗,萧衍特地赐他祖父一首诗:“研磨墨以腾文,笔飞毫以书信,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必耄年其已及,可假之于少荩.”

近义词:自不量力、螳臂当车

二、飞蛾扑火的歇后语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这是一个歇后语,也是一个自然现象。

人们一般用这句歇后语比喻一些自不量力、咎由自取的人和事,也是警示人们做人做事要审时度势,不要盲目操作。

三、飞蛾扑火歇后语

答:飞蛾扑火歇后语是自取灭亡。意思是飞蛾扑到火上,然后自己不顾性命的送死。比喻有的人自不量力,然后以失败而告终。也赞扬人们为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而付出时的义无反顾,不畏牺牲的精神。

四、歇后语***飞蛾扑火的下一句是什么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本意是指飞蛾扑到火上,比喻自取灭亡。南北朝时期,梁朝有个名叫到溉的人,他年少时父母双亡,成为一个孤儿,生活十分艰难。

但他并未因此而退缩,有时间便潜心苦学,积累了很多学问,成为一个聪敏有才的人。到溉为人豪放,性情直爽,后来为朝廷所用,官至散骑常侍、侍中、国子祭酒。

到溉有个孙子,名叫荩,一有时间就陪着他读书、写诗,养成了到荩喜爱诗文的习惯。荩成年时在诗文方面的成就超过了到溉,颇得梁武帝的赞赏。

用砚台磨出墨汁来写文章,挥起笔来非常自如。这时就像飞蛾扑火一样,完全忘记了自身吋能会毁灭。不过你已是年迈之人了,何不让你的孙子荩来代替你写文章呢。

扩展资料

“飞蛾扑火”的近义词自不量力、螳臂当车、以卵击石等

1、自不量力意思是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的估计自己的力量。语出《战国策·齐策三》。

2、螳臂当车意思是螳螂举起前肢企图阻挡车子前进。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

3、以卵击石意指拿蛋去碰石头。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取灭亡。出自战国·荀况《荀子·议兵》。

五、飞蛾扑火的下一句

下一句是指:自取灭亡。飞蛾扑火,自取灭亡,这句是一句成语,也是一个典故。它的含义是指自不量力。一个小小的飞蛾,自己扑到火堆上,显然这是一个自不量力的行为,最后葬送了自己。这个典故,是教育我们要量力而行。

六、飞蛾扑火的歇后语是什么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自寻死路/自取杀身之祸

关于“飞蛾扑火”

一、基本信息

【出处】语出唐朝姚思廉《梁书·到溉(gài盖)传》。原文:"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也比喻不顾一切地奔赴所向往的目标。有时候含贬义,可比喻漏网的坏人自投死地。

【示例】他今日自来投到,岂不是——,自讨死吃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二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