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吴承恩施耐庵罗贯中三人关系
没有关系
据权威历史资料记载:罗贯中约生活于1330年至1400年;吴承恩约生活于1499年至1582年。所以,罗贯中死后约99年吴承恩才出生。他们虽然同是四大名著的作者,却没有任何直接关系!
网路上流传的师徒关系未得到权威认证。可能是谣言!
二、三顾茅庐作者罗贯中介绍
《三顾茅庐》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描写的一个片段。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全书以宏大的结构描绘了三国时期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这部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三、罗贯中为什么不用笔名写小说
1罗贯中没有用笔名写小说。2可能是因为罗贯中是一个相对知名的文学家,使用笔名可能会影响他的知名度和声誉;另外,使用本名写作可能更有认同感和自信心,更能表达自信的文学风格。3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很多文学家都使用自己的真实姓名发表作品,例如李白、杜甫等。因此,罗贯中使用本名写作也是在文学传统上的一种延续。
四、罗贯中是哪个朝代的
罗贯中是元末明初的。
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名本,号湖海散人,汉族,山西人,代表作《三国志通俗演义》,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罗贯中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
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和施耐庵合著的《水浒传》、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扩展资料:
贯中出身仕宦家族,饱览经史,博识广闻,这些为他后来从事通俗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贯中青年时就离家出走,先涉足晋阳平川、太行山、冀、豫、鲁交界一带,他创作的小说许多内容取材于这些地区。
后来又南下杭州,接触了不少从事戏曲创作和说话艺术的文人,在这些人的影响下,贯中创作了《赵太祖龙虎风云会》、《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忠正孝子连环练》3个剧本。
由于与当地流行的戏文体例不合,未能上演,他就把创作兴趣转移到说话小说方面。《残唐五代史演义》是开篇之作,自此,罗贯中踏上了长篇章回小说创作的漫长历程。
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泰州盐民张士诚聚众起义。贯中曾一度投其麾下,在军中与施耐庵结为莫逆之交。
至正二十三年秋,张士诚不听部下劝谏重新称王,施耐庵、鲁渊等一批志士能人愤然辞职离开张士诚,贯中和鲁渊经杭州到淳安等地考察了方腊起义遗址。
此后,他又游历浙、皖、赣等地,考察了那里的地理、历史、风土民情,为后来的创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
贯中晚年隐居大名府浚县许家沟村,完成《三国志通俗演义》和《水浒全传》的创作。罗贯中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戏曲、小说创作事业,终年80岁左右。
五、吴承恩与罗贯中是认识的么
是不认识的,因为吴承恩和罗贯中虽然是属于明朝作家,但是他们的出生地点和时间不一样,所以说罗贯中去世的时候吴承恩还没有出生。
六、姓罗的古代名人
一是罗含,晋朝人,我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地理学家,中国山水散文创作先驱。
二是罗从彦,宋代经学家,诗人,豫章学派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