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柳送别的诗句(折柳送别古诗词)

一、关于杨柳送别的诗句

1、《忆秦娥·箫声咽》

唐代: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译文:玉箫的声音悲凉呜咽,秦娥从梦中惊醒时,眼见秦家楼外一轮清冷明月。清冷的明月,每一年桥边青青的柳色,都印染着灞陵桥上的凄怆离别。

2、《青门柳》

唐代: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译文:柳树的青色却是让人伤心的颜色,多少个离别的人就是在这样的情景中分别。附近的关卡周围也全是送别的人,每个人都折柳来送离别的友人。

3、《兰陵王·柳》

宋代周邦彦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译文:正午的柳荫直直地落下,雾霭中,丝丝柳枝随风摆动。在古老的隋堤上,曾经多少次看见柳絮飞舞,把匆匆离去的人相送。

每次都登上高台向故乡瞭望,杭州远隔山水一重又一重。旅居京城使我厌倦,可有谁知道我心中的隐痛?在这十里长亭的路上,我折下的柳条有上千枝,可总是年复一年地把他人相送。

4、《送别》

唐代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译文:春风中的排排杨柳树,沿着护城河两岸呈现出一片绿色。最近攀折起来不是那么方便,应该是要分别的人儿太多。

5、《杨柳枝词九首》

唐代刘禹锡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绾别离。

译文:城外春风吹动酒店旗帜,行人告别已是夕阳西下之时。长安道上华美树木数不胜数,只有杨柳寄托相思别离。

二、折柳送别的诗句,古诗的古诗

唐朝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高适的《别董大》

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其二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三、柳条送别典故

“折柳”一词寓含“惜别怀远”之意:

在我国的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折柳”一词寓含“惜别”之意。我国“折柳送行”的习俗最早见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时柳树又称小杨或杨柳,因“柳”与“留”谐音,可以表示挽留之意。离别赠柳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歌词是:“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

四、折柳送别古诗词

1.《诗经·小雅·采薇》(节选)

(先秦)佚名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2.《折杨柳歌辞》(节选)

(南北朝)佚名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3.《芳树》

(南北朝)顾野王

上林通建章,杂树遍林芳。

日影桃蹊色,风吹梅径香。

幽山桂叶落,驰道柳条长。

折荣疑路远,用表莫相忘。

4.《折杨柳》

(南北朝)萧绎

巫山巫峡长,垂柳复垂杨。

同心且同折,故人怀故乡。

山似莲花艳,流如明月光。

寒夜猿声彻,游子泪沾裳。

5.《送别诗》

(隋)佚名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6.《折杨柳》

(唐)张九龄

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

一技何足贵,怜是故园春。

迟景那能久,芳菲不及新。

更愁征戍客,客鬓老边尘。

7.《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五、临别赠柳盼人留全诗

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

六、关于咏柳的送别诗赏析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描绘了离别时对柳树的深情告别。诗中以柳树为主题,通过描绘柳树的形态和特点,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伤之情。

诗人以“绿鬓”、“黄金”等形象描绘柳树的美丽,同时以“别离”、“离别”等词语表达了自己的离愁别绪。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柳树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离别的思念之情,展现了人与自然的交融与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