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可持续与可持续发展的区别含义)

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是什么

我国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基础薄弱,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华民族彻底摆脱贫困、创建高度文明的最明智选择。

我国是在经济还不够发达,人民不够富裕,发展任务及其繁重的情况下,选择可持续发展道路。我们没有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拥有的环境容量,也没有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优势。中国当前的主要问题是人口多,人口多又要发展,因此,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就显得十分突出。这一问题对我国比对其它国家来说要严峻得多和现实得多。现在大家对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基本上取得了共识,这种共识是以前从来没有的,这是我们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走出经济效益低,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怪圈的千载难逢的机遇。

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既是长期以来国家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在世界各国对比中完善自己的必然结论。我国面临着比其它国家更加严峻的压力,主要表现为:我国人类活动强度过大,人口数量负担过重,资源承载能力过高,生态环境相对脆弱,

二、中国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是

1995年,一个新的概念——“可持续发展”,被中共中央作为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正式提出,并付诸实施。

20世纪80年代以后,全球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被破坏的形势日益严峻,如何实现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引起全世界共同关注。1992年的世界环境和发展大会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方针,制定并通过了《21世纪行动议程》和《里约宣言》等重要文件,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1994年3月,《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正式通过,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编制出本国21世纪议程行动方案的国家。

1995年9月,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正式将可持续发展战略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必须把社会全面发展放在重要战略地位,实现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是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使用“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江泽民在会上发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讲话,强调“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

三、谈谈你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

今天想谈谈我最近对可持续发展的一些思考,平时都是从新闻上听到这词,例如国家一直在倡导的可持续发展。其实细想一下,除了国家之外,难道作为个体的我们不需要可持续发展吗?

那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呢?顾名思义就是可以持续下去的发展,不可以持续的当然就不算咯,其次发展这词也很重要,它代表着一个不断变化、不断更新、不断变好的过程。

回到我们自身,从长远来说,就要把时间、精力放在可持续发展的事情上,而对于不可持续发展的事情就要尽量不做,因为它要么不可持续,要么不能发展让你变得更好,虽然短期内可能可以让你感到愉悦。

那如何判断一件事是否可持续发展呢?显然不能只看事情本身,也要看你在这件事上面是如何投入的。举例来说,偶尔玩玩游戏可以放松身心,是可持续的。但是如果一天到晚的玩游戏就变成玩物丧志了,明显是不可持续的。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玩游戏这件事能否是可持续的,还要看你是如何玩。

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力贯彻新发展理念,有利于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既要生产发展又要生活富裕,要生态良好,体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者统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有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五、绿色发展道路与可持续发展的区别

绿色主要是注重环境方面,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

可持续发展表示一个经济/环境/企业的发展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利益。比如一家做海鲜制品的食品厂,并不以压低价格作为利益点去向渔民采购原材料,兼顾鱼的饲养方式,鱼的质量,渔民的利益(成本,售价,捕捞及饲养方式是否有助于渔业长久发展,环境保护,渔民是否有利润投资发展更好的捕捞/养殖方式),怎样处理污染,消费者的利益(包装,售价,产品质量)。

这样的例子可以运用于各个行业,绿色是可持续发展要考虑的一个方面。

六、可持续与可持续发展的区别含义

1、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指自然、经济、社会的协调统一发展,这种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的长远利益。

2、可持续发展有着原则:首先是公平性原则。所谓的公平性是指机会选择的平等性:其次是可持续性原则。这里的可持续性是指生态系统受到某种干扰时能保持其生产率的能力。

3、再次是可持续发展的和谐性原则。如果每个人在考虑和安排自己的行动时,都能考虑到这一行动对其他人(包括后代人)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并能真诚地按“和谐性”原则行事,那么人类与自然之间就能保持一种互惠共生的关系,也只有这样,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